版权所有:绿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黔ICP备12003651号-1 地址:中国贵州贵阳观山湖区长岭南路151号绿地环保大厦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贵阳
资讯详情
【巴黎人贵宾厅】赤水建立垃圾收集处理网络“消化”垃圾
12月10日,由贵州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发起的2013年“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赤水河——贵州环保行”检查组来到赤水市。
在去年的“贵州环保行”活动中,检查组曾在赤水市元厚镇发现,沿岸生态移民工程住房施工时,将建筑垃圾直接倾倒至河岸,导致土方侵占河床,河道变窄,水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。检查组当时便提出了整改要求。
10日上午,检查组再次来到赤水河元厚镇段时,发现问题已经得到整改,原本被土石方侵占的河道变宽了不少,河岸的绿化、植被、围挡等得到了恢复。
赤水市市长况顺航介绍,去年发现赤水河流域沿线有8处河道遭到建筑垃圾侵占后,相关部门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了处罚,并责令将建筑垃圾运走,尽快恢复河岸原貌。
经过努力,沿河所有侵占河道的建筑垃圾均已经被移除,其中仅元厚镇河段就移除了6000多方建筑垃圾。同时,今年仁赤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,施工留下的2000多方工程垃圾也得到了及时清理。
据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,整个垃圾处理系统2个月内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。届时,这座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150吨的垃圾处理厂将成为赤水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终端,赤水市也将告别乡镇一站式处理生活垃圾的空白。
近年来,赤水市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花了不少功夫,全市17个乡镇建立了12个垃圾压缩站,每个村都建有垃圾池,并采购了8辆大型垃圾压缩车和30辆小型垃圾收集车用于城市垃圾的收运、处理。
“垃圾由村里统一收集,乡镇再将垃圾收运到12个垃圾压缩站,最后由县城将垃圾运输到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公害化处理。”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听取相关汇报后,检查组一行一致肯定了赤水市“村收、乡运、县处理”的垃圾处理网络。省人大常务副主任袁周指出,这在赤水河沿河的95个乡镇中还是首创,“赤水河河段的垃圾收集处理网络,不仅弥补了垃圾填埋占用土地、污染环境、百姓抱怨的短板,还能做到无害化处理,是保护赤水河流域中新尝试和新举措,值得其他乡镇借鉴。”